崇阳之窗 崇阳在线网 崇阳本地资讯网

-崇阳之窗 崇阳在线网 崇阳本地资讯网门户网站

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健康饮食 >
主页 > 健康饮食 >

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?这样说法靠谱吗?

2017-10-11 16:57 来源:网络 浏览数:

"春捂秋冻、不生杂病"是一条非常有意思的保健防病的谚语,它的意思是劝谏人们,春天的时候不要急于脱掉棉衣,秋天之时也莫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,适当地捂一点或是冻一点,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。这是因为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,一般在摄氏37℃左右。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,都会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。

春捂秋冻-15


一、春捂秋冻的科学道理

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一个上升阶段,但是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。这种温差在一天24小时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,常常有3-5°C之多,甚至更大得多。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到阴凉的室内,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,才能避免受凉致病。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(秋)季升(降)温最急,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"春捂秋冻"的养生谚语。冬去春来,是从冷转热的一个过渡阶段,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,但是气候经常变化,一会暖一会冷,往往是太阳出来后,风和日暖,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变得冷起来。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穿很多衣服,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过多的话,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患病了。所以人们在初春的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,慢慢的减衣服。

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,室内气温因为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的大自然,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。从室外走进室内,气温上升,自然需要脱衣秋"冻",以防出汗伤阳,影响身体健康。夏去秋来,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,天气虽然冷起来,但有个转变的过程。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,甚至过早的穿上棉衣,这种做法不好,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,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,使防寒能力降低,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,到了三九严寒,真正大冷季节,鼻子与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的侵袭,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,使血流量减少,引起抗菌能力减弱,躲在鼻子或者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,引起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发烧、使人伤风感冒。所以秋季又该冻着点,衣服要慢慢地增加。

二、春捂秋冻的注意事项

秋冻并非人人适宜,老年人、儿童、心脑血管病患者、慢性肾脏病人、胃以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不宜"冻",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"冻"得适度。

在春捂秋冻的"非常"时期,人们需要在衣、食、住、行方面备加注意,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。以下是五大养生事项

1、应该注意加强体育锻炼,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;

2、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,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,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,有利于身心的健康;

3、保持良好、乐观的心态,避免元气外泄和耗气伤阴;

4、天气冷时及时增衣,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"春捂",以避免外感风寒;

5、饮食上要减肥腻、少吃荤、多食新鲜蔬菜。

三、春捂秋冻也是因人而异的

中国早有俗话说"二八月乱穿衣",就是指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,这两个时间段里人们的衣装打扮极其容易出现"混乱搭配"的现象,而在阳历上,这两段时间也是冬春换季之时和夏秋换季之时。

"乱穿衣"的族群中,有的是跟着身体感觉走,还有则主张"春捂秋冻",后者强调经受"秋冻",人的体质才会越来越强,不过专家的观点是,"春捂秋冻"应因人而异。"秋冻"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环境的耐受性,但如果个人的体质本来就比较弱,那最好还是不要乱冻。所谓"春捂秋冻"的含义是,通过适当的"秋冻",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渐下跌的气温,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好准备。就像是潜移默化的煅炼,"秋冻"能在无形中提高人的体质。而另外一方面,在中医理论上,秋天是养阴的季节,如果穿得太多,就会助长阳气,对身体不利。

秋季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。对于患有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,防寒尤其重要。专家表示:这部分人群如果也尝试"春捂秋冻",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。比如穿着拖鞋虽然较时髦也较舒服,但末梢循环节奏被打乱,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症状。气温的波动比较大,体质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护头、手和足这三个关键部位。

但是值得一提的是,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,"春捂秋冻"也是有条件的。一般情况之下,日照温度在15℃-20℃时,人们可以适当减少穿衣,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之时,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。盲目"秋冻"是切不可取的。

大家已经知道了吧!春捂秋冻是有科学依据的,不是胡编乱造的,但是它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和它也是因人而异的,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。

 

声明: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若无意中侵犯你的权利请来信说明,本站查明后将及时删除!

Copyright @ 2017 崇阳之窗www.cyxww.com.cn